我们对精神分裂疾病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,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,变化是相对较大的,说明我们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还比较肤浅、不够透彻。尤其是对精神疾病的病因的认识,到那让我们看看精神病有哪些病因。
纵观精神疾病的遗传学研究结果,兰州远大医院的邓天喜专家简单地把它们总结为(不包括单基因遗传疾病伴发的精神疾病):
1、不同的精神疾病的遗传度不同。意思是遗传因素对某些精神疾病的贡献比较大,而对某些精神疾病的贡献比较小,比如孤独症的遗传度偏高(在80%以上,但有学者认为该遗传度被高估了);而焦虑症的遗传度约40%左右。(遗传度:是在多基因疾病形成过程中,遗传因素的贡献大小。但不能等同于对疾病发生的决定程度。)
2、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显示同样的遗传特征对不同的精神疾病有贡献。比如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的遗传学因素有15%的重叠,双相障碍和抑郁症有10%的重叠。提示某遗传因素可对多个精神疾病有贡献、同一精神疾病可与多个遗传因素有关联。(看出不确定性了吧!)
3、迄今为止,还没有发现哪个遗传因素与哪个精神疾病有确定的遗传关系。
4、目前,我们最好把遗传因素看做精神分裂疾病的风险因素。如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分裂症结婚生子,那么后代患精神疾病的风险会提高。
5、遗传因素一般不会单独在精神疾病的发生中发挥作用,要与其它多种因素交互作用。
所以,大家不用过分担心遗传带来的影响。其实,担心也没有用,已经是这样了。另外,对于精神疾病,建议患者的父母不必自责,患者不必责备,客观面对,及时就医。